近年来,全省工信领域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和省委十届六次、七次全会的部署要求,牢牢把握实现新型工业化这个关键任务,积极探索实践,持续推动工业和信息化领域改革走深走实,形成了一批具有示范推广价值的经验和做法,为宣传推广工信领域改革成效和典型经验做法,营造浓厚的改革氛围,“河北工信”微信公众号开设“改革先锋荟”专栏,敬请关注。
今天为您介绍的是唐山市推动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
唐山市创新“智力协同+金融创新+共享智造”推动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唐山市围绕机器人产业发展,聚焦“智力协同、金融创新、共享智造”精准发力,通过智力协同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金融创新破解资本瓶颈、共享智造构建产业生态,助力机器人产业实现聚集式高质量发展,打造唐山特色产业名片。
一是以中关村创新成果为牵引,智力协同提升企业实力
先后引进唐山中关村创新中心、中关村机器人产业创新中心、河北机器人产业研究院、河北省机器人产业联盟、中德智能制造科创中心等国内外机器人产业高端平台,开展多元化、专业化服务,促进研发创新,育强企业主体。中煤科工唐山研究院加速推进矿山巡检机器人、救援探测机器人研发应用;中信重工开诚拥有全国唯一的危险环境特种机器人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和国家级特种机器人实验室;唐山松下是全省唯一一家营收超10亿元的机器人企业,建设了中国焊接协会机器人焊接(唐山)培训基地。
二是以定制化金融产品为突破,聚力打通资金扶持渠道
先后出台《唐山市机器人产业发展支持政策》《唐山市机器人和低空产业发展工作方案》,以政策“组合拳”打通发展堵点,2024年以来,争取省“机器人+”典型应用场景和“机器人化”技术改造奖励资金481万元。推出20余款适用于机器人企业的信贷产品,13家银行为机器人企业开辟信贷业务“绿色通道”。在全省率先推出“机器人AI贷”,累计授信超1亿元。创新出台“创制券”支持政策,发放第一批机器人创制券补贴资金87万元,惠及19家企业。
三是以共享智造平台为载体,协同打造“三化”产业生态
在全国率先建设机器人共享工厂,搭建共享智造公共服务平台,创新“平台接单、按工序分解、多工厂协同”的共享智造模式,整合技术、采购、设备、人才等资源,面向机器人中小企业提供低成本、高效率的共享服务,推动大中小企业从“单打独斗”转向“抱团发展”,构建起“资源共享化、生产柔性化、产业集群化”的新型产业生态。截至目前,百川机器人共享工厂吸引中科院、北京通用人工智能研究院等12家京津冀研发团队科技成果落地,促成32家初创企业落户,累计服务企业160家,提供共享服务300余次,带动中小机器人企业新增产值达1.6亿元。今年前五个月,全市机器人企业总数达249家,较去年底新增27家;实现营业收入42.5亿元,同比增长19.2%。电弧焊接机器人、消防救援机器人全国市场占有率第一;智能特种机器人产业集群入选2024年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
中信重工开诚智能装备有限公司生产车间
唐山百川智能机器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车间
来源 | 政策法规处